第37期 三哥+秀才:新年话年俗

http://www.cnnb.com.cn  中国宁波网   2016年02月02日 16:11

  晧哥:家事国事天下事,有事说事;热点难点关键点,画龙点睛。这里是三哥演义,我是晧哥。

  江伟哥:我是江伟哥。

  一休哥:我是一休哥。

  秀才哥哥:我是三耳秀才,秀才哥哥。

  晧哥:今天是秀才哥哥到了。

  江伟哥:对,韩光志,志哥,秀才哥。

  晧哥:而且我们知道秀才哥哥是通过他的这本书《跟着太阳走一年》,《跟着太阳走一年》其实说的就是二十四节气。

  秀才哥哥:对。

  晧哥:现在四季的变化,有的时候这种尺度,最近我们一直等雪,等不来,但这种期待雪的感觉也挺有意思的。我觉得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四季分明了,有吧?

  江伟哥:对。我前段时间看一个朋友在讲,宁波很多年前也一样是天寒地冻,屋檐下结着冰凌,有雪,这几年的确见到的少一些。

  秀才哥哥:自然界的自然现象,随着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活,把自然现象和人文结合在一起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,或者是我们所说的生活。

  一休哥:关键这种节气的变化,给作家、做段子手的提供了很大的舞台。你在江南大雪纷飞,我在北方四季如春。

  晧哥:现代科技给人际交流非常便捷,互联网+的各种段子都出现了。

  秀才哥哥:给我们民俗也带来了新的变化。

  晧哥:对,虽然说互联网+,不管怎么变,中国人,一过年了,虽然我们财经脱口秀,但我觉得也离不开过年的年俗、习俗,习俗很有意思,它不归哪个天王老子管,但生生不息,不管是哪朝哪代还沿袭下来。但随着现在互联网、年轻人各种玩法不一样,我们也稍作一些回顾、脑洞大开,也可以想想未来会形成什么年俗。这方面,一休哥,你看看,宁波老底子的事,要不你先拎拎?

  一休哥:其实我们讲老炮儿,讲的是那个规矩。我们讲小鲜肉,是讲的创新,我们讲互联网。过年到年俗,其实不管到哪个时代、不管是哪一类的人,只要你有一个家庭的存在,都会做一些老底子的事情。所谓老底子的事,我们要谢年。还要去做年夜饭,还有韩老师做的二十四节气里,到过年的时候,有哪些文化传承下来的规矩,我们要遵守。这些规矩对于宁波人来讲,可能在谢年里面做嘎饭(音),所以怎么去做,过去我们一直在担心,没有人教我们怎么去谢年。

  江伟哥:这个传统要遗失了。

  一休哥:摆哪些东西。

  晧哥:原来破四旧。

  江伟哥:断掉了,文化断层。

  秀才哥哥:我们小时候拜年,是要在长辈那里跪下来磕头。

  晧哥:那个是拜年。他现在说的宁波习俗谢年,像这样一个桌子的话,摆法都不一样,像这种摆法,横着,那是佛菩萨神灵,竖起来的话就是嘎饭(音)

  一休哥:八仙桌子两张并在一块,有层次的摆一些祭品,我们讲的祭品就是七双、五个水果,它要和我们美好的祝福放在里面。

  晧哥:有祈求未来美好生活。

  一休哥:初一、十五,我知道晧哥是居士。我昨天晚上也请了财神爷,五点钟起床,我们把那些东西烧一下,一个条案里面就要搁这些菜、这些水果,还有搁素菜,我们还要念一些经,做一些拜的动作。

  江伟哥:所以有些人讲这个民俗在遗失、淡化,其实在我看来,互联网的诞生正在使这些文化复兴,不管是央视、新华社的微博、微信,每到节庆、年庆,他会把相关的风俗推出来,包括刚才一休哥所讲的,各地的习俗、一些做法展示出来。甚至像韩老师刚才讲的二十四节气,有很多是通过颜色、植物、景观的变化很直白地传递。现在回头来看,我觉得尤其到了节气、节庆的时候,一些传统的文化、老的东西冒出来了,另外一些有眼光的商家也在捕捉这些商机。

  一休哥:我再问韩老师,写这本书《跟着太阳走了一年》,春夏秋冬,现在到冬季了,冬季很多节气里面有很多民俗。我知道韩老师不是宁波本地人,但关注宁波这个城市十几年的变化,在宁波过了很多年,您对宁波的年俗,你的观察里面,跟其他相比有什么深刻印象?

  秀才哥哥:我们对财神爷不太敏感,每年初五,那个鞭炮放的。

  晧哥:最响。

  秀才哥哥:我就很奇怪,很多商铺在这一天开业。我也搞不清楚。这是我们老家相对来说弱一些,财神爷,有,但不是像这样的。

  一休哥:我曾经做过比对,因为我夫人是江西的,初五的时候江西不太注重财神爷。但回到宁波的时候,初五的这一天,鞭炮比大年三十还响。这说明什么呢?内地和沿海是有差异的。差异在哪些呢?可能对关注的重点在经济部分。我们祈求来年的生意更加红火,所以对财神爷的关注度比较重一些。

  秀才哥哥:我接着江伟哥说的,不管互联网怎么发展,但我觉得民俗,包括年关,它就像血液一样,你是什么血型,不会变,作为中国人,你再过两百年、两千年,是中国人,还是中国人。

  一休哥:实际上千年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,为什么我们要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下来,旧和新的区别在哪里呢?我们要去其糟粕,但要传承优秀文化的习俗。

  江伟哥:我觉得变化是随时随地都发生变化的,比如说鞭炮齐鸣,现在各个城市由于雾霾、由于居住比较集中,开始限制。比如说红包,现在家里建个群,家里在发红包。

  一休哥:鞭炮已经电子化了,过去我们拿鞭炮,但现在有很多电子鞭炮。微信有发红包的,现在有发有抢。

  晧哥:一下子说到初五了,我们往前说说。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。实际上这个在大江南北都一样。在我的感觉当中,这是民俗当中最重的一个。让你真正进入到春节了,我感觉是这样的。大江南北,我们走过的地方,包括我们小时候的生活。

  秀才哥哥:“年”的气氛就来了。

  晧哥:“年”的气氛。好象南北方都讲的差不多,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,灶王爷上天呈报人间吉祥,要辨别各种,把家里这辈做的好事坏事给你上天,给你报上去了,所以这块要用糖,蜜糖,说好话。

  江伟哥:只要有了仪式感以后,因为迎灶王,本身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。这个时候感觉进入到“年”的成分、“年”的味道。而且在北方,这个时候都属于冬歇了,猫冬,就过年了。

  一休哥:其实整个过年过程当中,为什么说年关、年关,民以食为天。所以第一个过程、第一个动作是祭灶,关于灶神爷是一个很好的文化。

  晧哥:这种民俗的传承实际上很悠久了。

  江伟哥:一口锅、一口灶,其实是家的一个重要组成,吃在一锅里,就是一家人。

  一休哥:中国人从生食到熟食和灶是有关联的。

  晧哥:虽然在这儿讲年俗,不太容易说到财经脱口秀。

  江伟哥:其实是密切相关。

  晧哥:我觉得非常强。我们平时可能会忽略很多。比如说宁波,我觉得在全国应该是有独到传承的祭灶果。

  一休哥:一个是祭灶果,年糕,我们讲到年是备年货,这就跟商业有关系了。我们很多商家会把眼光瞄准年关的利事,哪些商品是符合年俗的,是必须做的,比如我们讲的祭灶果,很多商家就靠这一季养活一年。在现代的商业社会里,因为注入了文化,已经把年货并成常态化、常年化了。

  晧哥:实际上我们今天吃的很多东西,当时起动的时候好象都是从年货出来的。

  江伟哥:那肯定的。

  晧哥:比如说海鲜产品,我们就有好几个品牌。

  江伟哥:晧哥又讲到另外一个层面,这个节又和礼尚往来、和人情之间的交流、走亲访友又密切相关,所以就延伸出“节”本身有节庆经济,节庆经济又延续到和礼品经济。在这几年,年味儿和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浓了。比如说微信的黏度和微信红包密切相关。因为当时微信红包推出来,就是内部研发的一个产品作测试,结果发现通过微信红包把亿万人的银行帐户,原来通过支付宝教育很多年,一夜之间全部捆绑上了。包括阿里,在今年“光棍节”之后,专门开通了年货节。因为我在新疆待了很多年,讲和吃有关的,现在物流这么方便,以前不敢想象的新鲜的羊肉、马肠子、饢饼,现在通过物流很方便。到了家里之后,那种年的味道,家乡的味道就来了。

  一休哥:还有就是保险公司,最近我感受非常深的,就是贴门联、贴春联。就是在家里要装一下,有节庆的气氛。保险公司给你送这些联。

  江伟哥:让你随时记得他。

  秀才哥哥:这就是利用年节文化来做营销很好的方法。

  江伟哥:对。

  一休哥:拜年,一个是兄弟之间,但宁波这两年吃年夜饭有一个轮回,过去在家里做,有一段时间就在馆子里吃。我们轮着来,比如我们四兄弟,今年你去请,几位来吃,吃完以后,我们也就不送了,也就不去了。但父母家是一定要去,带一些礼物。以前是脑白金。

  江伟哥:其实现在越来越讲究了。像我所在的新疆是一种特殊的腊制品,马肠子,熏马肉,马肉,一年只有冬天做,做的时候很讲究,必须拿天山的松枝来熏,就像果木烤鸭一样,有特殊的香气、香料。

  一休哥:宁波,初五放鞭炮迎财神。三十这一天,很多人去寺庙,我们到寺庙去拜一拜,去敲头钟。这两年的变化创意产业,通过年俗文化,突然兴起了。

  江伟哥:对,庙会。

  一休哥:还有送年礼,送很多文化符号。比方说有关年俗创意作品,用一种非物质文化的形态表现出来。我给你送礼,过去是送食物,现在送精神食量。

  晧哥:至少是物质丰富,过去宁波人送礼叫包头(音),实际上并不在于里面是个苹果还是其他,实际上是一个礼节。今年我们也发现很多年货的外面用的是中国的剪纸,中国风越来越浓厚了。

  秀才哥哥:中国元素非常多。

  晧哥:对,这种中国文化的习俗、民俗的恢复,我觉得也是非常棒的。

  江伟哥:我觉得放到宁波本土来考虑,我们刚刚聊到这么多民俗,其实民俗的复兴、兴起以及文化的大融合,因为现在各个城市大融合,不同的人都在交叉。宁波的一些企业、经济界可以有怎样的作为?比如刚刚讲到年糕、汤圆、海鲜产品,我觉得现在有时候要换位思考,除了我们自己喜欢这种包装、这种吃法,还要结合不同的受众。比如以汤圆为例,之前汤圆是被你(晧哥)老家抢走的。

  晧哥:已经走向世界了。

  江伟哥:后面是通过争取,与知识产权相关。现在宁波汤圆宁波造了,原来宁波汤圆河南造。但“宁波造”现在的影响没有河南那么大,包括年糕,慈城的年糕上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包括我们的海鲜,有些外地人会觉得这个海鲜的包装,口感太咸等等,其实很多年货、年味和年俗的经济,可能宁波也有很多企业具备。

  一休哥:核心是什么呢?整个的文化交融,宁波现在近一千万人口。

  江伟哥:一休哥讲到这里,我们之前讨论过宁波旅游,也谈了很多大概念。其实有时候结合民俗,比如在春节期间,欢天喜地宁波年,把宁波的乡镇游、民俗,我去钱铜古镇,每年大年十六好象有一台很大规模的戏、巡游,现在已经慢慢把它恢复起来了,其实都可以和旅游经济。有很多民俗只是讲了一些空间,但没有讲文化(融合)。

  秀才哥哥:很多民俗是做出来的。

  一休哥:我去安东采访。

  江伟哥:记忆深刻,这么多年,他还记得。

  一休哥:坐三轮车咚咚咚地过去,然后戴着乌毡帽就开始备年货,然后就有一个人张罗着。我请哪个越剧团来唱戏,请完人,要搭戏台。宁波的文化创意产业,我们总是在复制别人的东西,把自己的都丢了。缺少的是文化人,包括我们讲十里红妆这些产品、细节如何和民俗嫁接起来,这就有非常好的商业机会。

  秀才哥哥:这是最接地气的。

  晧哥:它本身就从民俗中来嘛。

  秀才哥哥:几千年来根深蒂固。

  江伟哥:节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,现在在互联网讲,难度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什么?就是把人聚起来。比如你有一个朋友圈,你把人聚起来,你变成群主了,你的这种亲近的可能性,包括微信公众号也是这样的。其实民俗和年俗带有传统的把人聚在一起,这个时候所有人不管平时再怎么忙,要回老家,这个时候乡情、家庭的亲情全部结合在一起。事实上这些东西,人家讲过年的设定还是比较符合中国人这种很长的心理疗伤期。

  秀才哥哥:回到家有一种狂欢的意识。我是这样想的,我们所有的人是生活在习惯之中,民俗是大家的习惯,大家在一个习惯里有一种狂欢的意识。这是我的理解。

  一休哥:所以很多人讲什么叫文化,就是约定习俗的习惯,把它传承下来了,它就是一种文化。

  秀才哥哥:不是自己认同的,是所有人都认同的。

  一休哥:我们在讲整个文化形成过程中,形成了仪式仪轨。我们现在的仪式仪轨有一些规制,为什么二十三这一天就开始祭灶,然后要除尘、谢年、团圆,这些都是有规制的,过去传承下来的,大家都认可的。

  还有就是很多企业家要了解这些规俗,要提供商品。年俗,谢年怎么做呢?我知道,可能在座的都不太会了。有一家公司就干这个,用互联网,把这些年俗的东西,祭灶果等全部配好,你要谢年的话。

  江伟哥:一站式。

  秀才哥哥:一条龙服务。

  一休哥:你下载我这个APP吧,然后我就告诉你怎么去做。

  晧哥:他就给你指导。

  一休哥:什么步骤,摆什么东西,你买不到,我帮你买。

  江伟哥:刚才秀才哥讲的那个概念,我听进去了,我觉得挺好。但其实这个概念可以打出来,你刚刚讲到狂欢,我想想这个还是蛮准确的,在春节前后大家海吃、海喝、海聊、海玩,而且在这个阶段,花钱,反正过年了,花钱的这种(感觉),东方狂欢节,这个概念(很好)。

  晧哥:除了狂欢以外,这种狂欢的基础实际上是大家的故事,就是过年,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就是回家,不管你跑到哪儿,你跑到天边,你创多大的事,或者是有收获、没收获,有条件,总要回家,所以也是一个大迁徙。再加上现代人,早早就安排好了。这两天安排,已经来不及了。全家团圆,一起出游,国内游、国际游。现在的概念已经很丰富了。

  江伟哥:发生变化了。

  一休哥:实际上不同地区,过年说这个地方年味足、这个地方年味少,实际上很多城市之间外来人口交融了以后,什么叫乡愁?乡愁,第一个是舌尖上的记忆,就是我们小时候记得那个味道。再有就是地区保存过去的年味,城市都断了,为什么我们要回去,回去除了是乡亲,实际上很多外来人到宁波来,父母都已经过来了,但我们要回去享受那个年味。我为什么经常与我老婆回江西过年,放鞭炮随意放。

  晧哥:过瘾。

  一休哥:过瘾。还有就是“吃”会有小时候的记忆,这道菜,我几十年都没吃到,这个就是小时候的味道。这种就勾起你对“年”的向往。

  江伟哥:千金难买往日的回忆。

  一休哥:是啊。

  晧哥:这一期节目也是我们今年,也就是羊年的最后一期了,我们也要跟观众朋友说再见,我们猴年新年再见。

  江伟哥:新年再见。

  晧哥:来来来来。

稿源: 中国宁波网   编辑: 祝欣祎
联系我们:电话:0574-87100000 | 邮箱:ggg@cnnb.com.cn
地址:灵桥路768号宁波日报报业集团
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[2001]8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