皓哥:其实在我们三哥演义这档本土财经脱口秀当中,我们也经常是财经、文化很立体的在交流。去年年底我记得我们最后一期,我们是用了宁波年度汉字的形式,把这一年我们对宁波,我们三个人不同的视角,你看看财经,我们用的是年度汉字的角度来进行一个梳理。今年开年一看我们诗词大会这么火,我们前面做了一档节目,是用三哥的三字经,也是三个汉字来阐述我们新年过年的一些情节包括我们的一些期待。今天实际上叶辛老师来到这里,我当然是说有更多的东西,但是通过这一天在走的当中听听身边的朋友,我朋友圈还没发,他们提出问题。在我们交流当中他知道叶辛老师的作品还有100多部,但是他提起来就是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。其实我们知道,叶辛老师在诗歌,包括他的随笔散文,有很多很多特别精彩的,包括下午我们小型一个偶遇性的沙龙上,他和我们宁波的文联主席蓉蓉(音译)陪同一起还讨论讲了故事。他的文字里面,刚才讲到的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,这些故事实际上非常非常生动。
江伟哥:共同构成了这个作品。
皓哥:所以我特别想了解叶辛老师现在状态的一些读者提一个问题,这可能也是我想告诉大家的,除了我们原先知道的这些,现在您的最新这一部、即将在3月份才能向大家(发布的),在我们这里首先说一说这部作品好吗?我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,你看我都给你准备好了,我们留两本,也可以跟大家做互动。叶老师的《古今海龙屯》这本书,给我们说一说好吗,讲讲这个故事。
叶辛:《古今海龙屯》可以说是刚刚印出来的一本新书,我没想到这个书店已经进来了,因为我们原定新书的首发式是放在下个月的3月2号,在贵州的遵义举行。为什么要在贵州遵义举行呢?这个海龙屯就在离开今天遵义市十几公里的地方。为什么海龙屯我要写一本长篇小说呢?实际上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谈起遵义就会想起遵义会议,讲起遵义会议就会讲遵义的标志就是红色文化,其实遵义还有古代的历史文化,海龙屯就是400多年以前,当年的遵义叫播州,播州土司杨应龙传递了29个、9代的一个古代军事城堡,在2015年7月4号德国波恩世界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会议上,它被评为世界遗产。世界遗产不是那么好评的,像我们上海也想争取搞世界遗产。
一休哥:但是一直没谈成。
叶辛:得到过,但贵州遵义地区这已经是第二个了,为什么?人家一看2014年才申请,2016年就批给你,洋专家们、洋委员们来一看以后,这是留在世界上传承古代军事城堡当中保存很完好的一个,所以给它授予了。而我在插队落户时期就听说了关于在播州土地上延续了29代杨氏土司的故事,我一直想写这么一本书,一直放不开手,遵义的领导、知识分子、普通(民众)说,你一直在写一些小说,能不能为我们海龙屯写一本书,一直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角度。但是,也可能一直想、一直想的时候,因为海龙屯的故事涉及到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场战争,1600年,万历皇帝派了24万大军,集中了全国的国力、财力,大元帅、大将军,分八路,每个将军率领3万人,去围剿杨应龙的土司政权。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,2月12日,他在重庆的广场上开誓师大会,拿了皇上的尚方宝剑,开始打,一直打到六月初六,把海龙屯打下来,这场战争实际上给我们后人很多思索。大家也知道,作为小说家,我主要写当代小说,我只写过一本历史题材的小说,就是《圆圆魂》,陈圆圆,她的生活、她的归隐之地也和贵州有关系,我才写了那本书。但这本书,如果我仅仅写这样一场战争,他就是一个皇上和土司政权的一个争斗和博弈,战争厮杀。但是,我一直解不开这个疙瘩,所以一直不敢说我会写这个小说。但是,在2004年、2005年,经常想到这件事,我说为什么我们今人,今天的人看待这场战争这么客观呢?我这样一想,一下子突发奇想。写小说,有时候就是这样。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了,作家休息的时候是在工作,工作的时候是在休息。
为什么呢?只有你当了作家才能体会这句话。因为我在写作的时候,实际上我很愉快,就像自己在休息一样。为什么呢?我把我的构思通过文字的阐述来写下来。但是,如果一本书写完了,空闲下来了,实际上我的脑子里非常紧张,眼光六路、耳听八方,一直在关注社会,一直在思考,我下一本书写什么、怎么写,怎么在原有的基础上往前走一步。我写了一辈子了嘛。
一休哥:所以这个确实有意思了。
叶辛:就变成了一个职业习惯了。我写的时候,为什么今天我们再来谈万里皇帝、谈杨应龙土司,皇上点将,点了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大将叫李化龙,他说杨应龙这条龙很厉害,只有你李化龙才能化掉他这条龙。
江伟哥:龙降龙。
叶辛:哎,点了李化龙。李化龙本身也认识杨应龙。我们作为400年以后的后人,来看待400年以前,发生在万历年间的平播战役。这场战役也被编入世界100场战争的经典战役之一。我们相对比较客观,万历皇帝错在哪儿、杨应龙做的不够的地方,矛盾怎么激化的。我这样一想呢,所以我今天这个小说也有点穿越的。
一休哥:值得期待。
叶辛:我从现在想起,写到400多年前的1600年的明代,现代、明代,再写到当代。因为我的这个故事的情节是一个上海知识青年王参松(音译)和一个吐丝土司后裔,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杨欣怡(音译)的爱情故事,所以一直延续到今天。大致的粗线条的介绍。
一休哥:非常值得期待。
江伟哥:刚才叶老师也讲了,如果简单介绍这本书,就是40几年前的发行,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岁月沉淀开始对笔。而且又讲到了在遵义会议之前的一次重要历史。
一休哥:40年前、400年前,贵州和叶辛老师的关系,其实贵州和宁波有关系,王阳明,悟道。他也去贵州龙场悟道。
江伟哥:两个楼。
一休哥:接下来第四个问题,有没有宁波题材的,也在思考。
皓哥:刚才这样讲,我脑子里就在盘旋。我现在的角色定位还是很清晰的,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东西,一直能让叶老师思索那么多年,又非常慎重,用今天年轻人喜欢的这种方式。
一休哥:穿越。
皓哥:也融合在里面,形成人家新的兴趣阅读。其实,宁波,刚才你直接就上了。
一休哥:没有过渡。
江伟哥:有很多故事。
皓哥:故事太多了,而且我们发现,叶老师讲故事是不是特别生动?
一休哥:也善于讲故事。
江伟哥:叶老师讲的过程,其实我不是给你讲道理,我通过一个故事把全部要讲的道理给你点透了。第二,从城市的角度来讲,我觉得恰恰不能这么功利,一个好的作品是跨越底蕴的。
皓哥:对。
江伟哥:其实我们要越狱,不能是我盯着宁波故事写了宁波情节,就一定怎样。刚才叶老师讲他的作品,我觉得也是生活的组成。我觉得贵州、上海是你贯穿自己写作的全过程。
一休哥:开这个会,我一直在思考。宁波有很多获“五一”工程奖的作品,以报告文学类的居多,小说类的可能不多。尤其和宁波有关的题材不多,尤其是穿越的题材不多。这次赵雷写的《成都》,被宁波人演绎以后,非常有宁波的特点。
江伟哥:这也是演绎版的。我们需要一个原创版的。
一休哥:其实讲穿越,刚才叶老师穿越了400年,宁波的历史有7000年。
皓哥:有很多故事可以讲。您刚刚讲的,不是说今天叶老师到这儿了,一定要写多少宁波故事。我们三个人辩论。叶老师,您也看到了。有时候我们互相也攻击、也掐,但是给大家一个立体的思维。所以大家为什么看我们这个。但今天来了,得到叶老师的加持,我们更加(好)。我觉得你说的那个功利,的确。只要不是我们今天一定要完成什么任务。故事也是素材,叶老师在这儿工作期间,我们可以给叶老师,我们给他听。
一休哥:或者你写,叶老师来审。
皓哥:我觉得有更多的机会让叶老师听到很多故事。
江伟哥:我拿起这本书,有一些作品是30年成,这是白酒。也有一些作品可能是啤酒,也有一些是红酒。其实,都可以。
一休哥:我们十年成的黄酒。
江伟哥:其实我觉得城市也罢、文学也罢、文艺也罢,既需要今天这种鼓劲的大会,也需要耐心,因为他不是说今天一定要建一个长城,这个长城就能够马上建成。
一休哥:之前我曾经做过琉璃,上海有一个严会山(音译)的琉璃工房,实际上琉璃和东钱湖有关系,一直想写范蠡,儒商的爱情故事,他怎么样就到了东钱湖。我觉得这个题材一定要有大师。
皓哥:既然你们掐到这儿了,我给叶辛老师休息一分钟。你们提供提供故事源,好不好。他讲了一个范蠡,和西施圆梦了之后,隐居在东钱湖的故事。
江伟哥:我讲没有那么高大上,范蠡属于中国民间的财神,西施又是四大美人(之一),我前几天又去了诸暨,现在搞了西施大剧院。我要讲的是什么呢?恰恰是普通人的故事。我们做咨询项目,做殡葬和陵园,包括上海的福寿园,其实你去上海的福寿园,半部上海的近代史。
皓哥:展现在眼前。
江伟哥:都在里面,当然那里有很多名家,宁波也有,但在我殡葬陵园的过程中,我发现很多普通人的故事,我就讲一个事情。有一个黎叔叔,80几岁了,他的夫人去世两三年了。80多岁,每个月他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,步行40多分钟来看他的妻子。而且每次带着酒,带着收音机,同时还给他夫人写毛笔的情书。喝了酒,坐着聊一会儿,全部朗诵完,一烧掉。风雨无阻。后面我们看了以后,我说这就是我们现代的梁祝,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发生,其实他背后有很多这样的故事。
一休哥:其实我最期待的是上海人写宁波人。为什么呢?刚才叶老师讲四个家庭在上海就有一个宁波的家庭,宁波有很多人和上海都有关系。实际上要写这个东西,就是刚才讲的,清明时节的时候,来宁波扫墓最多。
皓哥:专列。
叶辛:我也知道。我在上海作协工作的时候,我们作协当中有一些作家的祖上也都是宁波人,他的父母去世以后,也葬到宁波的故乡。今天上午你们市领导、万部长都跟我讲起正在创作的《王阳明》,其实王阳明也和我创作的有点交集,为什么呢?我插队在贵州省的修文县,在王阳明去之前是龙场,因为王阳明到了那儿,他在龙场悟道,悟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之后,然后开办学堂讲他的阳明学说,然后修文县那样一个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地区改成了修文县。王阳明的故事,我曾经在文学所当所长的时候,我写过一篇论文,王阳明龙场这几年的生活对阳明学说的影响,包括他初初去的时候没有住处,住在山洞里,这个山洞就叫阳明洞。上海知青刚刚到修文县插队的时候,还年轻,打架、调皮,县里面让知青办学习班,就在阳明洞里办学习班。
一休哥:有关系。
皓哥:粉丝。
叶辛:到了阳明洞,看见有500多年来,有这么多学者来题字、写碑文,就觉得这个地方是有文化的地方,然后也就了解了王阳明这个人,才知道王阳明是这样的人。实际上我在想,把这样的人的人生写好也是很有意思的,可是恐怕要有一些创新的意识。因为国际上,你这里也开,贵阳市也把三年一度的阳明国际文化。
江伟哥:绍兴
一休哥:江西。
江伟哥:大家都在抢。
叶辛:说明王阳明作为一个思想家、文学家、军事家,他还会打仗。
皓哥:打仗打的好。
叶辛:他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。如果把这样一个电视剧写好,我想对宁波也会形成一张很好的名片。
一休哥:所以我的第五个问题就来了,因为这次开会,12个大师,可能三四个是宁波本土的。但我们说那是宁波帮。当时小平同志把全世界宁波帮动员起来,使得宁波的发展翻天覆地,具有现在的成果。到现在的阶段,一大批帮宁波的人去做宁波的社会、经济的发展。现在这个抓手非常有意思,正好从文化抓起,有一批这样的大家,从宁波文化的树立、顶层设计做一些工作。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常大。我不知道叶老师对“帮宁波”怎么看。
叶辛:酝酿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,在半年以前就聘请我们来建立工作室。我自己感觉本身就是一个创建,是一个新型的举措。至少今天上午、昨天晚上都有人发言,其他的都市、其他的省份,还没有过。
皓哥:开了先河。
叶辛:个别的决策咨询专家,有的省份也有,请个别人当文化顾问。但是宁波市这样成批,而且是多才的,有木雕、龙拳、艺术等等方方面面的人才,大家一起努力,齐心合力,接上宁波的地气,接上宁波原有的文气,我想宁波的文化事业、宁波建设东方大港,更大的事业一定会在今后几年当中出彩。
皓哥:做好这块事业,培养这块高端的人才,他是一个重要的推手。在春节前中央电视台最接近春节时刻的点上推出了《开讲啦》,他们非常慎重地来到上海,跟叶辛老师沟通,最后做了那期(节目),影响也很大。在春节之后,我们用这样的形式,邀请到叶辛老师,并且非常高兴,我们两位兄弟也要鼎力相助,我们要尽一切努力,让大师工作室,因为文学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,如何把这块高地做好,今天来到这儿,今天非常轻松自在,但谈的内容非常开阔。
江伟哥:希望今后这能变成一种常态。
一休哥:就一本书或一首诗。
江伟哥:对,其实我们可以聊的更具体一些,就像叶老师的建议,不能不要就书读书,还有书后面的故事、书后面的人。
一休哥:关于书的话题、关于书的教育的话题、关于书的传播的话题,还有关于书的文创的栏目。
江伟哥:由此我们开一个栏目《三哥读书》。
皓哥:三哥演义里,我们和大师的交流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,我们可以用20年或者30年、或者40年,把我们的GDP经济总量放大到难以想象的今天高度发达的空间,但对于文学、艺术,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的传承创新,它掉下去容易,重新让它起来,确实是从现在开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事情。
一休哥:我们的期待就是让书香之城名副其实。
皓哥:是。正好我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,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当中。
江伟哥:这也符合叶老师刚才讲的,形式多样的读书形式。包括这种脱口秀的方式、朗诵的方式,可以覆盖到更多的人群。包括农民工、打工者,他们一样也渴望阅读,也有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。
皓哥:我们一起感谢一下叶辛老师。
叶辛:也谢谢你们。
一休哥:希望这部书大火。
叶辛:谢谢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