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09 期
列入“非遗”保护的“甬剧”如何传习?

“戏曲之于中国人,好比运动之于英国人,或斗牛之于西班牙人”,这话在现在这个年代虽然有点过,但是对于许多中国人,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中国人来说,戏曲仍旧是“中国人的第一娱乐”。但是,一个令中国戏曲尴尬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:我们可以让外国人喜欢戏曲,为什么不能让中国人、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戏曲?

戏曲要生存、要发展,必须培养自己的观众群,这是迫在眉睫的事。但是人们对于某一种艺术的审美偏好,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熏陶。

在宁波戏剧爱好者的心里一直装着《半把剪刀》、《天要落雨娘要嫁》、《双玉蝉》、《借妻》等宁波方言表达的说唱艺术,有人说这是宁波城市文化重要的标志之一。眼下,这种戏剧表演的人和观众却越来越少。

新成立的宁波甬剧研究传习中心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?李微老师的新书《宁波甬剧及其音乐的演变》又有着怎样的价值?本期《三哥演义》我们邀请到了传习中心的新闻发言人,也是宁波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陈也喆,请她来聊聊甬剧的前世今生和现代人在甬剧传习上的践行。

>>
  • 第109期 列入“非遗”保护的“甬剧”如何传习?
  • 精彩看点1 | 皓哥:甬剧是宁波这个城市的记忆与符号
  • 精彩看点2 | 甬剧大师竟听不懂宁波话!
  • 精彩看点3 | 一休哥:甬剧还是很接地气的
  • 精彩看点4 | 传统甬剧老艺人教徒弟很任性
  • 精彩看点5 | 一休哥:甬剧研习中心的未来不可小瞧
  • 精彩看点6 | 皓哥以“观众”视角看甬剧
聊聊你对本期节目的看法。
您的网名:
此处留白
  • 我们熟悉的《半把剪刀》、《啼笑因缘》等甬剧是宁波这座城市的记忆和符号。
  • 过去甬剧是熟悉和学习地方文化的途径,尤其是80年代的广播,每逢过节都会播甬剧。
  • 现在,甬剧慢慢从公共媒体和公众视野里淡出了,但在现代舞台上它又重新复活了。
  • 《宁波甬剧及其音乐的演变》一书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,传承了甬剧的历史与演变。
  • 李微和汪莉珍夫妇将甬剧融入了生活,无时无刻不在创作,为甬剧的传习做贡献。
  • 中国有很多地方戏曲,浙江一带越剧最为流行,以《梁祝》为代表作走向世界。
  • 在宁波,甬剧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群众基础,不少戏曲爱好者对心里都装着甬剧情结。
  • 理论的研究需要有新的突破,可以参照交响乐等西洋乐器,为甬剧带来新的活力。
  • 李微是甬剧音乐第一人,因为他规范了甬剧唱腔,也探索出了甬剧发展的历史沿革。
  • “两眼一抹黑”是李微刚来甬剧团的状态,当时宁波一枝花汪莉珍成了他的“翻译官”。
  • 以前甬剧都是师傅向徒弟口传身教,李微老师最大贡献是将甬剧曲谱化,形成理论体系。
  • 宁波甬剧研究传习中心成立了两年,以演出带研究的形式,为甬剧的发展做出贡献。
90岁甬剧音乐家李微携新作回家

“如果把今天这个新书签售会说成一次甬剧的家庭聚会,可能更合李老师夫妇的心。”…[更多]

90岁音乐家对甬剧60余年的深情,凝结成一本特别的书

甬剧是滩簧剧种,音乐和唱腔是它赖以维系的根脉…[更多]

联系我们:电话:0574-87100000 | 邮箱:ggg@cnnb.com.cn
地址:宁波市鄞州区宁东路901号宁波日报报业集团
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[2001]82号